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讯详情

“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及应用”线上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7/27 阅读:4167

640.png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邀请了国内7位多年从事钠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并取得诸多科研成果的教授专家、业内精英进行主题报告,共吸引了千余名观众报名参加。

主讲人

报告主题

唐堃,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面向储能应用的新一代电化学体系---钠离子电池

曹鑫鑫,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

钠离子电池多电子交换磷酸盐正极材料研究

张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

钠离子电池“筛分型碳”负极

殷小安,贝士德仪器-产品经理

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真密度测试解决方案

杨应昌,铜仁学院教授,深圳市源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源驰研究院院长

高性能钠电负极材料的表/界面结构设计

许寒,中电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最新进展

肖遥,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Layered Oxide Cath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注:本表格按照实际报告顺序排列



会议首先由主持人——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唐堃致开场词。唐董事长表示在双碳背景下,储能的需求增大,钠离子电池也随之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了广泛关注。此次线上会议多名教授专家以及行业内的代表企业将共同分享对钠离子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会为国内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注入活力。随后唐堃先生也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源技术》编辑部以及出席此次线上会议的嘉宾及观众表达了感谢。
 


640 (1).png



唐堃先生围绕发展钠离子电池的必要性、可行性、产业化进展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发展钠离子电池可缓解因锂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的问题,他认为钠离子电池能够逐步取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产业化前景相当乐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同时也符合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政策。中科海钠也专注于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生产的全过程,希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钠离子电池的作用,期待与行业共同发展,为实现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做出坚实的贡献。
 


640 (2).png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教授曹鑫鑫聚焦“钠离子电池多电子交换磷酸盐正极材料研究”, 指出开发低成本、高比能、长寿命正极材料是突破钠离子电池目前面临的能量密度偏低、循环寿命不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NASICON型磷酸盐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可调的工作电压和三维的离子迁移通道,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正极材料。通过合理调控其氧化还原对可实现多电子转移,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通过理论计算指导材料组成设计,结合氧化还原对调控、微纳米有序组装、表面包覆和多维度导电网络构筑制备多电子交换NASICON型正极材料。通过正极材料储钠电极过程表征揭示材料的结构演变规律和性能强化机制。匹配硬碳负极、优化电池制备工艺,获得性能优异的钠离子全电池,实现从材料到实用储能器件的统筹优化。


640 (3).png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张俊概述了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发展历程及重要研究进展,重点推介了一种兼具低成本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实用化碳负极——“筛分型碳”,并基于“筛分型碳”负极阐明碳负极低电位平台的储钠机制,提出设计具有超长且可逆的低电位平台的碳负极的理性原则


640 (4).png


 
贝士德仪器作为一家仪器的生产企业主要介绍了与仪器的测试方法有关的内容,其产品经理殷小安先生进行了题为“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及真密度测试解决方案”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
2、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真密度测试
3、电池隔膜--孔径/孔隙率测试


640 (5).png


 
深圳市源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源驰研究院院长杨应昌注重研究“高性能钠电负极材料的表/界面结构设计”。聚焦具有应用前景的钠电负极材料:硬碳、软碳等碳材料、合金类负极材料及钛基材料,围绕钠电负极材料,以活性物质、粘结剂及电解液作为中心,针对活性物质的微纳结构和电极表界面优化设计, 探讨材料首次效率低、循环/倍率性能差、离子电导低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推进产业化进程。


640 (6).png


 
中电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许寒向大家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最新进展”,他认为,储能电池作为电能源消费端的核心器件,其发展仍然存在成本、寿命、安全性以及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制约,作为和锂离子电池性能最为接近的钠离子电池,可有效的充当“候补队员”的角色。
除去常规的资源、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钠离子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也非常优越,因此可以在较为特殊的军用场景中得到应用,并且由于其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备兼容,还可以进行产线的快速切换。这也有助于电池厂商完成产能快速布局,利于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大规模推广。因此在军民融合方面,钠离子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640 (7).png



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肖遥的报告从微观结构设计,局域化学调制以及功能结构基元三个方面展开,借助先进的原位光学与谱学表征技术以及集成力学、电学和热学手段探究钠离子存储机制以及反应特性。同时,从不同尺度揭示其物相结构,组成分布,原子占位/层错/空位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最终实现低成本实用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专家学者们的汇报吸引了众多钠离子电池行业从业者的关注,根据后台实时数据统计,在长达4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人数持续上升至千余人。
会议最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刘彦龙秘书长对7位主讲嘉宾以及所有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刘彦龙秘书长表示钠离子电池一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储量,另外在储能等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行业协会也将继续加强同高校、科研机构、产业界的合作,更好地搭建行业交流的平台,加快推进钠离子电池相关材料产业化,尽快构建起国内钠离子电池产业链!
此次“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及应用”线上会议的成功举办对国内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在双碳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的钠离子电池的后续发展!



文字编辑:刘明妍

视频剪辑:李一喆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2022年7月25日



640 (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