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7月2日报道,中国在为电动汽车和绿色科技提供动力的电池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要想改变这一点,需要一场技术变革。
报道说,虽然一场变革即将来临,但北京并没有错失机会。
随着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该国电池制造商也成为行业巨头。据韩国SNE研究中心称,今年头4个月,两家中国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占据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商还主导着电池材料的供应链。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占全球阴极活性材料产能的近90%,占阳极活性材料产能的97%以上。
对于美国等希望动摇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未来动力技术领域主导地位的国家来说,唯一的希望是取得科学突破,用不同的材料和零部件来重构电池供应链。新技术不会取代已经存在数十年的锂离子电池,但可以提供其他选择。
有几个潜在的候选产品。钠离子电池看起来是最可行的替代方案,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大规模提高了相关生产能力。据基准矿业情报公司说,预计到2030年底,超过90%的新增供应将来自中国。而且钠电池工厂的利用率仍然相当低。
钠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可能不适合那些需要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这点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续航里程不那么多的小型电动汽车一直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提高能量密度的另一个选择是用硅代替石墨阳极材料,使电池变得更轻且能够储存更多能量。这可能有助挑战中国在石墨领域的主导地位。
报道还说,不过,技术上的圣杯还得是固态电池,虽然它似乎还需要几年时间。这种电池用固体材料取代液体电解质,这使得它们比锂电池更安全,充电速度更快,并且能储存更多能量。
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正越来越接近。一些美国初创企业已开始推进与汽车制造商的资格认证程序,这可能需要4年至6年的时间。几年前,这些公司大张旗鼓地上市,但它们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下跌90%甚至更多。固态电池相比锂电池有很多优点,但它们的成本可能也要高得多——尤其是在开始阶段。
而且中国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计划为本国企业研究和开发全固态电池提供支持。一些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表示,准备使用半固态电池技术生产汽车,这种技术可能仍含有液态电解质。
目前看来,中国在电池领域的霸主地位是稳固的,但新技术可能会给寻求迎头赶上的西方企业带来变数。
(来源:参考消息 编译/龙君)